当前位置:手游汇攻略 →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看看这十六个字,字字入你心,精辟!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看看这十六个字,字字入你心,精辟![图]

时间:2018-6-25 11:58:09    

'教父级的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看看这十六个字,字字入你心,精辟![图]图片1

出身背景

费雪小时候费雪就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以及股价变动带来的机会。事缘于费雪上小学时,有一天下课后去看望祖母,恰好一位伯父正与祖母谈论未来工商业的景气,以及股票可能受到的影响。费雪说:“一个全新的世界展开在我眼前。”两人虽然只讨论了10分钟,但是费雪却听得津津有味。不久,费雪就开始买卖股票。1920年代是美股狂热的年代,费雪亦赚到一点钱。然而他父亲对于其买卖股票的事情很不高兴,认为这只是赌博。1928年费雪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1928年5月三藩市国安盎格国民银行到商学研究所招聘一名主修投资的研究生,费雪争取到这个机会,受聘于该银行当一名证券统计员(即是后来的证券分析师)。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投资生涯

1929年美股仍然涨个不停,但费雪评估美国基本产业的前景时,见到许多产业出现供需问题,前景相当不稳。1929年8月,他向银行高级主管提交一份 “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这可以说是一个小伙子一生中最令人赞叹的股市预测,可惜费雪“看空做多”。他说:“我免不了被股市的魁力所惑。于是我到处寻找一些还算便宜的股票,以及值得投资的对象,因为它们还没涨到位。”他投入几千美元到3只股票中。这3只股票均是低P/E股, 一家是火车头公司,一家是广告看板公司,另一家是出租汽车公司。美股终于崩溃!尽管费雪预测无线电股将暴跌,但是他持有的3只股票亦好不了多少,到1932年,他损失惨重。

1930年1月,费雪当上部门主管。不久,一家经纪公司高薪挖角费雪。这家经纪公司给予他相当大的自由,他可以自由选取股票进行分析,然后将报告分发给公司的营业员参考,以帮助他们推广业务。费雪过档,干了8个月公司就倒闭了,股市崩溃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费雪又干了文书作业员一段时间??其 唯一能找到的工作??他觉得“很没意思”,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费雪所向往的事业是管理客户的投资事务,向客户收取费用??投资顾问。

1931年3月1日,费雪终于开始了投资顾问的生涯,他创立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最初他的办公室很小,没有窗户,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到1935年,费雪已经拥有一批非常忠诚的客户,其事业亦获利可观。其后费雪的事业进展顺利。

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费雪于1942-1946年服役3年半。他在陆军航空兵团当地勤官,处理各种商业相关工作。 服役期间,费雪思考着如何壮大自己的事业。战前,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服务大众,不管资金大小;战后,他打算只服务于一小群大户,这样一来可以集中精力选取高成长的股票向客户推荐。

不久费雪的投资顾问事业重新开张。1947年春,他向客户推荐道氏化工,这是他花了三个月调研的结果。

1954-1969年是费雪辉煌腾达的15年。他所投资的股票升幅远远超越指数。1955年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随后德州仪器暴跌80%,但随后几年又再度创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换言之比1955年的价格高出30倍。

1960年代中后期,费雪开始投资摩托罗拉,持有21年,股价上升了19倍??即21年内股价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计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长15.5%。

1961和1963年费雪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高级投资课程。

1999年,费雪接近92岁才退休。

2004年3月,一代投资大师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费雪的基本论点

买进优良普通股的十五个要点

一、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埸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大幅成长。

二、管理阶层是否决心开发新产品或制程,在目前有吸引力的产品线成长潜力利用殆尽之际,进一步提升总销售潜力。

三、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四、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五、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六、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七、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好不好?

八、公司的高阶主管关系很好吗?

九、公司管理阶层深度够吗?

十、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纪录做得好吗?

十一、是不是有其它的经营层面,尤其是本行业较为独特的地方,投资人能得到重要的线索,晓得一家公司相对于竞争同业,可能多突出?

十二、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十三、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因为成长而必须发行股票,以取得足够资金,使得发行在外的股票增加,现有持股人的利益将预期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十四、管理阶层是否报喜不报忧?

十五、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无庸置疑?

投资人十不原则

一、不买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

二、不要因为一支好股票在未上市交易,就弃之不顾。

三、不要因为你喜欢某公司年报的格调,就去买该公司的股票。

四、不要因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来的盈余成长已大致反映在价格上。

五、不要锱铢计较。

六、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

七、不要担心在战争阴影笼罩下买进股票。

八、不要忘了你的吉尔伯特和沙利文。

九、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不要忘了时机因素。

十、不要随群众起舞。

在股市中多数人认为的谬误往往会变成少数人赚钱的真理

真理就应该是绝对正确的道理。但是,任何事物是变化与发展的,所以真理是相对的,凡是在适当的时候正确的而且是改变常理的道理都可以称之为真理。一个道理只有当它正在改变常理的时候可以用真理来称谓,而当它被广泛接受以后又变为常理了。在哥白尼那个时代,人类一直将太阳绕着地球转当作常理,而哥白尼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样就要否定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个常理,又成为真理了。

实际上,一些真理在被人们认可前往往表现出许多缺陷与谬误,因此,大多数人只能拘泥于常理,满足于大多数的经验,而对于那些超出自己认识范围的东西,或者反常规的道理不理不睬,甚至完全诋毁。那些跳出常理的思维中,有绝大多数都逊于常理,甚至是荒谬的,但这不是要求自己必须拘泥于常理的理由。因为,在探索真理的路上,幼稚和荒谬永远伴随着这些人。所以,不仅真理在少数人手里,而谬误也在少数人手里。

“曲高和寡”成语故事里讲,宋玉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有一天,楚襄王问宋玉:“现在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宋玉转弯抹角地回答说:“有位歌唱家在我们都城的广场上演唱,唱《下里》《巴人》这些通俗歌曲时,有几千听众跟着唱起来;唱《阳春》《白雪》这类高深歌曲时,能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到了唱更高级的歌曲时,跟着唱的只有几个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曲调越是高深,能跟着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正是因为超脱于世俗,所以不被世俗认可。

正因为谬误也在少数人手里,那么多数人认为的谬误反而不一定是谬误,往往又变成少数人赚钱的真理。例如,在股市中多数人认为股票应下跌时买入,上涨时卖出,如果上涨时买入就是谬误。其实不然,若突破新高,主力反而继续做多。再如,亏损的股票不要碰或市盈率高的股票不能买,这是多数人的观念,但是有时候少数人不认为那样,反而在市盈率高时买入,因每股收益低,股价也低;在市盈率低时又卖出,因每股收益高,股价相对也高。这样岂不是能赚大钱。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往往就是错误的,“真理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谬误也是,因为与真理是孪生兄弟,而一旦真理被多数人掌握了,在股市则又变成谬误了!

所以,你身在股市但赚不到钱,也许就是你没有站在少数人的队伍中。当你总感觉自己找不到少数人的队伍时,一个较简单的方法是,你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失败的思维,包括自己,然后运用逆向思维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近期一买股票就被套,你是否考虑当你发现一个好股票正要买进时,再等等,直到大跌后买入。经常学会空仓,“不做”也是做。实际上,当事物到极致或临界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往往是违反常理的;也就是当事物表现出有悖常理特征的时候,则一定是位于临界状态,极有可能会揭示出事物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所以,要想成为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在股市博弈中,“谬误”越多,反而离成功就越近。先要靠近谬误,但绝不可犯同样的错误。

再如,某支股票基本面较差,如下年度再亏损,上市公司濒临摘牌退市风险,多数人当然是嫌弃抛空,一泻千里,股价也跌的很低。但主力资金早有预谋,已了解该公司下年度力争扭亏的信心非常坚决,而且又有当地政府拟出面进行资产整合的预期,而一旦上述预期变现,主力在低位早已吃足的筹码会上涨许多,此时正是沽出的良机。但在多数人眼里,当初濒临退市时竟然买进该股票真是不可思议!更为奇怪的是,多数人在看到该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而且发现如果资产重组成功这支股票会大涨,现在如不大量买入,那只能是傻瓜,结果他们又被高位套牢。

实际上,谬误和真理只差一点点,因为是两个极端,两极反而离得最近,多数人均随大众,少数人只能占两极。多数人认为的公理,肯定换个角度它是个谬误。而且多数不可决定单一。

如2009年初,“有色金属”板块股票上涨,而某个朋友给你推荐了一个没涨的有色金属股票,你一般会认为他应该也会上涨,你就大胆买入,但你没有看出整个板块的股票上涨了,而偏偏它不上涨,肯定有它不上涨的原因。不用去研究,果然你买了以后,它并没有如你所愿。在股市中多数反而是弱小的,少数往往是强大的,因为在股市零和游戏中,始终结果是少数人挣多数人的钱!

假定股市中资金总量是100,22%的资金持有者获得的利润是由78%的资金持有人亏损所贡献的。也许你要问,不对吧,应该是一

玩家评论

加载更多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 [ ] 楼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