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游汇资讯 → 清华大学学界泰斗们

清华大学学界泰斗们[图]

时间:2017-10-31 11:55:43    

今天手游汇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清华大学学界泰斗们,不了解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看看吧!如果觉得本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先收藏方便下次查看哦。

清华大学学界泰斗们[图]图片1

在我国教育界,最高学府一向为清华、北大执牛耳。在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数不清的名流大师,特别是在民国初年,西风东渐之初,这些大师们设帐于清华,用他们的学术和智慧铸造了中国这所第一流的高等学府,为中国和中华民族从愚钝到开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国建立十余年后,清华大学出现了一个光辉夺目的鼎盛期,那就是国学研究院的诞生。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那时的清华大学的名称叫清华学校,是一所用美国庚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校长是曹云祥。

清华学校最初仅为留美所设,课程也以研究西学为主,其时颇受社会指责。校方为了使清华学校成为一所中西兼备的高等学府,决定顺应时代潮流,设立清华研究院,延聘名师,充实国学之基础,于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大师应邀而来。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人为研究生导师,后人称之为清华四大导师。李济为研究院创院之初唯一的一位名义上的特约讲师,但也从事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后人将之五位大师共聚一堂称之为五星聚奎。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国学研究院的主任是吴宓教授,吴宓这个人和国学研究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到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人物。

清朝末年,梁启超追随恩师康有为辅佐光绪皇帝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中保皇党的第二号人物。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先后出任民国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等职。1918年,退出政坛的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在法国考察期间,梁启超等人将巴黎和会的内容传递到国内,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产生,由此而催生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是一个极其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学术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他既发表科学常识、历史政治论著、文学作品,也介绍西方观念到中国来。梁启超的文章内涵丰富、激情洋溢、深入浅出、简洁流畅,影响了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和青年学生,梁启超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知识界的宗师人物。

王国维是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他通晓日、英和德文,对西方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同时,王国维的在历史、文学、考古、戏曲、音韵、古文字、敦煌学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在甲骨文、殷周金文、汉晋竹简和封泥上造诣颇深,是一位有着深厚学问的国学大师。

王国维不只是学问广博,而且着一些不平凡的际遇,那就是他于1923年至1924年间在北京故宫充任过清逊帝的南书房行走。南书房是清代皇帝读书和学习之地,南书房行走是一个官名,是指在南书房陪伴皇帝执勤的翰林的称谓。南书房行走的入选之士不仅是德高品正的有道君子,而且还是满腹经纶饱学之士;它承担着皇帝的机要秘书的任务,也担负着教导皇帝学问之责,因此也被俗称为帝王师。

在国学研究院的排名,一般是王国维在前,梁启超在后。梁启超无论从年龄上还是社会影响上,都是大过王国维的:梁启超不只在国学、教育上名气很大,在政界和思想界都是宗师人物;王国维则主要是在学术上的博大精深。这样的排名,是由于梁启超的谦让和推崇,梁启超曾说:(王国维)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所有之学人。王国维因做过帝王师,居理不疑、荣辱不惊,也就坦然受之,这也成就了这一对大师相互欣赏而又彬然有礼的佳话。

陈寅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神秘色彩的大师,据说他精通22种语言,通晓波斯文、突厥文等接近失传的中亚古代语言以及最能懂的佛教梵语和佛教史,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陈寅恪的治学面很广,他对于诗歌、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都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和著述,但因陈寅恪在历史研究方面贡献最大,人们常称陈寅恪先生为历史学家。

陈寅恪在授课的课堂上,有著名的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上课时,学生云集,甚至有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吴宓、冯友兰等人也都毕恭毕敬、风雨无阻地去听他的课。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曾旁听过陈寅恪先生讲的佛经翻译文学的课,于是对外族古代语言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最后成为了一名语言研究大家。

陈寅恪一直被知识界公认为是最有学问的人。梁启超曾说: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郑天挺称陈寅恪为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更是对陈寅恪高度褒赞道: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来一人而己!

陈寅恪虽学识浩瀚,但也有幽默的一面。在国学研究院,流传着陈寅恪送给学生们这样一幅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康有为是广东南海县人,被人们尊称为康南海和南海圣人,因梁启超是其弟子,因此梁启超的学生就是康有为的再传弟子。大清皇帝是指清逊帝傅仪,王国维作南书房行走时,曾为傅仪讲学,是帝王师,因此王国维的弟子就是大清皇帝的同学了。那些听到陈寅恪以这样风趣的对联送给自己的研究生们,先是一愣,待解其意,一齐哄然大笑。笑声过后,却又会感到这副对联回味无穷,有一种自豪和自傲之感慢慢浸入脑际。

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时,写过这样一句话: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一直把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视作做学问的灵魂所在。

后来,由陈寅恪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但成为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治学的金科玉律,也被所有真正做学问的人视为应当坚守的学术人格。

赵元任是一个很特殊的人才,在中国语言学界一向尊他为中国语言之父,据说他能分辨和研究中国60多种方言,能讲33种方言,是通晓中国语言种类最多的人。赵元任学识杂博,从数学、物理学、文学、哲学、音乐学到语言学,都能登堂入室而有研究,一生中以研究语言学的成就最大,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就在国际语言学界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以至于美国语言学界把他誉为永远不会错的赵先生。

赵元任是一个文理并重的人才。他是1910年考取清华庚款第二批直接留美的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的是数学和物理,在哈佛大学读的是哲学和语言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聪明的才智使他成为横跨数字、物理、哲学、音乐、语言、文学各界的全能人物,这在中国学术界也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赵元任成名很早,他在美国留学后就在美国任教,一直为国际学术界看重。比如在1924年赵元任从美国回中国之前,他就在哈佛大学教授哲学和文学,而在此之前他教的则是数学和物理学。能够在世界顶级大学同时教授各种学科,可见其在各方面不凡的造诣,其聪明才智令人望尘莫及。

李济和赵元任同为哈佛大学的校友,赵元任是哈佛哲学博士,李济是哈佛人类学博士。李济入聘清华国学研究时,已加入了美国人组织的在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考古团队,故只能兼职。按清华大学的规定,兼职的人员只能授予讲师,而不能授予教授(也称导师),因此李济也就没有被列为导师之列,但是他做的工作和其他四位导师一样并无二致,都是教授研究生的学业。他也是国学研究院创院时唯一的一位讲师。

李济是中国考古界的先驱,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主持过震惊世界的安阳殷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和各类人造遗物,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了数百年。

直至今日,殷墟发掘依然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而正是主持发掘和研究的领军人物李济,使得中国最早的历史由模糊变得真实可见。因此,李济的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将永远也无法被超越。

五位国学院的大师是如此声名显赫,而国学院的主任吴宓教授也是不同凡响。

吴宓早年与陈寅恪、汤用彤同期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因成绩优异、刻苦求学,被当时中国留学生称之为哈佛三杰。这三位人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求学问,不求博士学位。吴宓和汤用彤从哈佛毕业时均为硕士学位,陈寅恪更是特立独行,他为了不影响广泛知识的获取和材料的收集,连硕士学位都没摘取便又转向欧洲求学,可谓学人中的极致。

吴宓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记忆力超群,学识特别庞杂。吴宓在清华大学开的课程可达几十种之多,其课程大多是中西现古代历史、西文文学史、西方名著、中国文学、《红楼梦》研究等等,吴宓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和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擅长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因此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吴宓还是学衡派代表人物,他主张提倡国学,兼介欧美学术。吴宓认为应当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声称昌明国粹,大力提倡文言文,与胡适等人主张的提倡白话文运动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新文化运动中认为是逆潮流的行为。

吴宓有一个大贡献,就是筹备建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清华延请的五位大师中,王国维和陈寅恪的延聘与吴宓有着巨大的关系。陈寅恪和吴宓是同学好友,吴宓对陈寅恪的举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吴宓对陈寅恪一直非常尊重,他们的亲密关系也成为学人间流传甚广的佳话。

吴宓延请王国维时,据说是走进王宅,见到王国维先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才说明来意。王国维为吴宓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应聘。但是应聘前,王国维还专赴天津租界,请求了清逊帝傅仪,得到傅仪首肯后才最终决定来清华国学院执教。因此,王国维来清华是面奉谕旨命,就清华学校研究院之聘的,这也成为王国维效忠清室的一段趣谈。

吴宓虽也学识渊博,他身为国学研究院的主任,但并无在研究院执教研究生的资格。吴宓当时在清华大学中授课,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只做组织和联络工作,并不能够承担研究院教学任务,这是必须加以指出的。

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这五位大师,在清

相关游戏

玩家评论

加载更多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 [ ] 楼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