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游汇资讯 →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其实是这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其实是这样的[图]

时间:2017-10-31 11:54:56    

  对周瑜的褒扬,则主要见于晋人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此语出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译成白话,就是说周瑜心胸开阔气度恢宏,且大体上能得人心。 这与前面《三国演义》的说法完全相悖。传中还引述了周瑜早年和孙策交往中将自己住的大宅院主动让给孙策,常常到厅堂上拜见孙母,与孙策互相帮助互通有无; 以及后来与孙权交往中,敬重孙权,以对君主的礼节对待当时只有将军职位的孙权等,以此说明周瑜的宽厚待人与容人雅量。不过该传中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周瑜惟 与程普不睦。

  然而,对于这种不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晋虞溥《江表传》的一段文字,可以说是最好的注释:(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 (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读这段文字,很有点像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段将相和,周瑜对程普的宽容大度极似蔺相如之对廉颇;所以,嫌隙不睦并不能作为周瑜狭隘的依据,而只能从程普的 自视年长而数陵侮瑜中去找原因。恰恰相反,由于周瑜的宽宏大量与忍让容人,不但化解了矛盾,还最终使程普感动得敬服而亲重之;尤其是程普发自肺腑 的那句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将周瑜的雍容大度、宽厚待人凸显得精辟而又感人。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赋,虽三爵 (喝过三大杯酒)之后,其(乐调)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觉察了必回头提醒乐队错了)。精通音乐而达到这种有误必知、每误必察的专家的水 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周瑜文武兼通的儒雅气质与广博修养。而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音乐素养,其对个人胸襟性情的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则是显而易见,不容 抹杀的。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番分析比较。

  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时期和蜀汉灭亡后,他曾先后担任著作郎、治 书御大史等官职,对当代历史相当熟悉,而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由于年代相近,故而采事更近真实;稍后的北魏学者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 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

  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 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可以推断,《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比较忠实(或接近)于历史人物的真实。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 贯中系公元1330—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尊刘抑曹强烈倾向,这是已延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所 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褒扬赞颂,对曹魏集团人物极力贬斥,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对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 刘联盟时期的障碍、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或反衬来写的,故极力渲染他的狭隘一面,甚至虚构周瑜的智拙计穷,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此贬抑 多多,包括说周瑜气量狭小云云,就不足为怪了。

玩家评论

加载更多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 [ ] 楼取消回复